威达检测认证官网CE认证,FDA认证,FDA注册,玩具CPC认证,EN71,KC认证,ISO9001认证,MSDS,FCC认证,LFGB,EN12520,EN1335家具检测

1511859475408237.jpg

ISO14001认证


   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及实施环境审核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体系中的构成要素、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标准以“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改进”的管理思想指导建立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控,对产品设计、原材料、能源使用、生产工艺、设备运行、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实现减污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一套完善而且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规范环境行为并进行持续改进。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增强了企业守法意识和能力,这对改善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环境质量、保证资源和能源的持续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IS014001是IS0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它不仅是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或评审的依据,也是制定IS014000系列其他标准的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换句话说,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有计划,而且协调运作的管理活动,其中有规范的运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机制。它通过有明确职责、义务的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目的在于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已于2015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了。本标准在起草中,总结了过去十几年实施的经验,并为适应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对原标准作了大量的修改,新版标准与2004版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可归纳为下列十个方面:


1、根据导则要求采用了新的标准框架结构


2、增加了有关战略环境管理的要求

3、强调与组织的业务相融合;

4、强调了领导作用

5、将“污染预防”扩展为“环境保护”

6、更加强调提高环境绩效

7、增加了“生命周期观点”的要求

8、引入了“风险控制”的方案

9、细化了“信息交流”的要求;

10、其他变化(如:文件化信息、术语和定义等)


以上十个方面的变化中,有标准形式上的变化,有标准要求的变化。我们要特别关注标准要求的发展和变化。要理解每处变化的涵义,并研究如何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以及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正确应用。


下面分别对上述十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加以说明。


 一、根据导则要求采用了新的标准框架结构

 

 制定导则统一管理体系标准的格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近十年来的重大举措。

为了解决ISO9001和ISO14001二个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200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就成立了一个由TC176和TC207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JTG)”,共同研究如何提高两个标准的一致性问题。

  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识到:不仅需要解决ISO9001和ISO14001二个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问题,而是要解决ISO制定的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结构的一致性问题。于是重新成立了一个范围更大的“联合技术协调组”。经过四年的工作,联合技术协调组于2010年发布了该导则的第一版(2014年发布了第五版)。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服从了这一导则的规定。包括:

1、标准的总体框架遵从导则高层结构的要求;


2、标准中的共用术语和定义采用导则的术语和定义;


3、标准的共用条款采用导则规定的条款名称和条款正文。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的框架结构包括下述10大部分:


(1)范围(Scope)

(2)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

(3)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

(4)组织的背景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5)领导作用(Leadership)

(6)策划(planning)

(7)支持(Support)

(8)运行(Operations)

(9)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

(10)改进(Improvement)


二、增加了有关战略环境管理的要求


   这里讲的“战略环境管理”是指:从组织生存或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与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出环境管理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在标准的多个条款中,均提出了与战略环境管理有关的要求。


三、强调与组织的业务相融合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一定要与组织的业务相融合,不能把体系的实施和组织的日常管理相脱节,搞成“二张皮”。在新版标准中多处提出了这一要求。


四、强调了领导作用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根据ISO/IEC导则的要求专门增加了“领导作用”一章,体现了“领导作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框架结构图中,将“领导作用”放在了中心位置,也体现了领导作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领导作用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的参与和重视是一个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关键。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对于领导作用的要求,除了包括2004版中的建立环境方针、提供资源和分配职责之外,还增加了多项新的要求。


五、更加强调环境绩效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环境绩效。新版标准在“范围”中也规定: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应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在新版标准的条款要求中,多处提出了提高环境绩效的要求。

 

六、增加了“考虑生命周期”的要求

   组织应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有效管理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其中与产品有关的环境因素,应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产品使用和产品废弃各个过程的环境因素。但这一要求在2004版的要求中未做出明确规定。在新版标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考虑生命周期”的要求。这是新版标准的一个重要进步。

根据定义,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标准中有关考虑生命周期的要求。


七、引入了“风险控制”的方案


根据导则的要求,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引入了“风险控制”的方案。这里讲的“环境风险”来自三方面,即:环境因素、合规义务以及其他风险。


八、将“污染预防”扩展为“环境保护”

 

在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 5.2中要求:环境方针应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本条要求中“保护环境”所涵盖的领域要比ISO14001:2004版中的“污染预防”更宽。它包括了“污染预防”以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这里讲的“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ISO14001:2015版的这一变化,使本标准更加符合“环境管理体系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的要求。在ISO14001:2004版的环境方针中,仅提出了“污染预防”的要求,这仅适用于生产并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型组织,对于其他类型的组织,这种表述是不充分的。

组织根据新版标准识别的环境因素中,既要包括各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方面的环境因素,也要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环境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这一变化,在行政管理区域和其业务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影响的组织(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矿业、建设施工行业等)要特别予以关注。


九、细化了“信息交流”的要求;


 在标准7.4信息交流中,分别设置了子条款7.4.1总则,7.4.2内部信息交流和7.4.3外部信息交流,详细规定了对信息交流的要求。

与2004版标准比较,专门增加了内部信息交流的内容;并对外部信息交流的实施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准要求: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这一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合规义务的要求,进行外部信息交流,修改了2004版规定的“由组织自行决定是否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


十、其他变化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不再使用的术语包括:环境指标、文件、记录、程序、内部审核、审核员和预防措施等七个;不再使用“环境指标”术语的原因是:认为此术语可以用“环境目标”涵盖。在条款名称中,不再使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而用“合规义务”替代;不再使用“文件”“记录”而用“文件化信息”替代;另外,为了便于中小型组织使用本标准,将“程序”用“过程”替代等。此外,在要求中,不再要求组织要设置“管理者代表”这一岗位,目的是使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按其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的环境管理工作,避免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而新设置岗位,造成“虚设岗位”现象。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这些变化,反映了当前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总结了多年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经验。新版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会进一步提高各国的环境管理水平。